来源:齐鲁网
2023-02-17 11:35:02
2月17日-1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新华网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文化“两创”网络主题宣传首站行进式采访走进济宁,通过全媒体视角、可视化呈现,深入挖掘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的生动实践。
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要义的“两创”方针是夯实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于宏观处着眼,于微观处落笔,山东发挥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深耕人文沃土,推动文化“两创”走深走实,见诸行动。
往远看: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山东将聚力文化强省“两创”引领,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跃升。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扛牢文化“两创”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往近看:几天前,山东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启动,亮出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建设的蓝图,让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走向具化和实化。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脉悠长、底蕴深厚,抓好“源头活水”,山东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文化“两创”贡献出许多智慧和有益探索。
近期,不少市民游客排队拍摄济南超然楼夜晚亮灯瞬间,全新的打卡方式让有着“江北第一楼”美誉的超然楼成为众多网友的“心头好”。超然楼屹立于大明湖畔,是“明湖新八景”之一“超然致远”景观的核心建筑,它的走红根植于山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敬意,是山东文化“两创”不断实践探索的一个缩影。
守住“看得见”的文化根脉
超然楼始建于元代,是具有“泉城”特色的“名士文化”的代表。由于战火及灾涝等原因,原楼早已不复存在。2007年10月,泉城特色标志区核心工程“大明湖扩建工程”开工。所有的设计者都有一个共识,即建设大明湖的制高点超然楼。之后,代表名士园林的超然楼于2008年重建,并在大明湖畔矗立至今。超然楼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的众多文人名士都曾与超然楼有着难解难分的交集。他们的活动印记,以及他们对于超然楼、大明湖的歌咏、品题,极大地丰富了超然楼、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超然楼所承载的文化印记在保护中得以留存下去,后人可透过其感受济南“名士文化”的深厚内涵,这背后既是山东在历史文化保护道路上不遗余力的辛苦付出,更是从历史走向灿烂未来的深刻脚印。
在山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位于烟台的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深挖历史资源,保护城市文脉,近年来,蓬莱阁加大建筑单体文物保护的修缮力度,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安全防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实施丹崖山西部后崖边坡治理加固工程,维修蓬莱阁主阁、天后宫、龙王宫、三清殿等建筑单体的地砖、院墙、屋顶和屋脊构建。2021年以来,又陆续完成丹崖山岩体加固、小海南岸护坡护墙修缮等重大工程。
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坚定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实际行动,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守住“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根脉,山东各地从文物保护利用中找准工作的落脚点,更好地发挥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推进文物文化资源永续利用,为文化“两创”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广阔空间。
讲好“传得开”的文化故事
山东文化“两创”建设硕果累累,归根结底在于将传统文化与当下审美和生活进行了有效对接。在超然楼走红网络的同时,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一同被列为中国十大名楼之一的光岳楼也开启了“金光模式”。在暖黄色灯光照耀下,独特的水城风韵赋予光岳楼别样气质。
近年来,一众古都、古城、古建筑华丽的“夜”,以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惊艳于世。山东用好“灯光亮化”这一景区转型文旅夜游的重要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文创潮起来,文化热起来。
放眼齐鲁大地,丰富的视听表达、接地气的文艺形式、丰富的文创产品,正呈现出优秀传统文化与文物背后斑斓多姿的故事和穿透时光的魅力。2022年,聊城将文创、文物故事与杂技表演相结合,于光岳楼长期推出“天下奇绝 炫技光岳”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普及文物知识,传播文化故事,收获了一批“文物粉丝”。依托当地文化文物资源,聊城还设计推出文创雪糕、文创书签、非遗面塑、非遗葫芦等系列文创产品,让厚重历史与潮流文化来了一次激情碰撞。
随着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技术发展,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数字文创新业态在年轻人群体中火了起来。去年6月,蓬莱阁大胆尝试文化“两创”新路径,推出“八仙过海”系列数字藏品,利用现代笔触寓意于画,让优质文化内容以更年轻化的体验方式传递出来。
《天龙八部手游》线下主题沉浸体验馆在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景区正式揭牌;八仙飘带、八仙丝巾、蓬莱阁口罩等文创产品“落地开花”,独特的ip元素与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蓬莱阁文化基因与现代旅游相适应,激发了文化“两创”内生动力。
传统文化频频“出圈”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待。山东从挖掘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入手,创造出蕴含传统精华、融合时代元素、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一条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新路径逐渐清晰。
打造“记得住”的文化品牌
立足丰富文化基础、盘活传统文化资源,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源头活水,是山东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信和底气。济宁市古运河北岸,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的“太白楼”,以其自身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丰厚的李白文化底蕴,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新的理念思路、扎实的工作举措,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在线上,搭建“文物山东”网站平台,开展vr360°全景实景展陈,强化太白楼的保护、展示、利用工作,使受众在互联网上即可感受到李白文化,体验到历史文化的魅力,适应了社会群体对文化多样性展示的需求。
在线下,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月”活动,开辟“跟着李杜学唐诗研学一日游”活动,与济宁市中小学学校合作,诵读李白诗歌,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大阅读”活动,活跃师生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自豪感。
扛牢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使命担当,不断提高文化创造力、传播影响力、宣传引导力,山东这四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在文化品牌的塑造方面持续探索。春节期间,聊城水上古城精心策划,以光岳楼西侧主舞台定点演出与古城步行街巡街演出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绝活在水城”系列非遗展演活动。舞狮、阳谷夯号、山东快书、金氏古筝、杂技、高唐落子舞……一场年味十足的非遗体验文化盛宴,点亮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灯火,助燃热腾腾的“烟火气”。据统计,春节假期,聊城古城区累计接待游客28.06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1.92%,拉动消费约524.3万元。
承载厚重底蕴的历史文化名楼是推进文化“两创”成果转化的生动载体。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以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为目标,书写以文化人的新时代答卷,山东正深耕人文沃土,扎实推进文化“两创”,奏响新时代文化强音。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