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国际共识 推动人类进步-凯发旗舰厅

凝聚国际共识 推动人类进步-凯发旗舰厅

来源:人民网-今日头条-今日要闻

作者:

2023-10-01 10:16:1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10年来的实践取得丰硕成果,扎扎实实增进了民生福祉。国际社会应当携手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发展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白皮书强调:“只有人类整体命运得以关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的美好希望才能实现。”面对全球和平赤字不断加深、发展赤字持续扩大、安全赤字日益凸显、治理赤字更加严峻,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

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到2015年在第七十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再到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内涵不断深化拓展。

“这一理念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关系各国共同未来,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带来希望和力量,得到各国广泛认同与支持。”俄罗斯财政部财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谢尔盖·萨文斯基表示,“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诸多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愈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刻认识到这一重要理念的独特价值。只有加强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人类进步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之处在于打破了历史局限性,真正洞悉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表示,10年来,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的倡议和行动让共建美好世界的愿景深入人心。

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鲁斯兰·肯扎耶夫表示,各国发展前途紧密相连。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抵抗流行病、自然和环境灾害等跨国威胁。国际社会应当意识到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必要性。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摒弃保护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格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始终愿意分享发展成果与经验,为其他国家发展繁荣带来机遇。

约旦阿拉伯作家和记者中国之友国际协会主席马尔旺·苏达哈表示,人类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挑战,需要合力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时代趋势,顺应历史潮流,将为人类社会开辟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的美好未来。

倡导互学互鉴、友好交流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兼收并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白皮书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文化土壤,生动揭示了这一理念悠久的历史传承、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日前,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华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相得益彰,中国元素与亚洲风情交相辉映,向世界展现出一个多元、包容、平等的亚洲。全球1亿多人汇聚而成的“数字火炬手”点燃火炬的一幕,给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记者穆罕默德·阿里夫·西亚米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杭州亚运会是展现人类和平、团结、友谊的舞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为亚洲运动员提供了一个互学互鉴、友好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精神动力。杭州亚运会斯里兰卡转播商纳马尔·席尔瓦表示:“本届亚运会是各国参赛者促进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的重要平台,包含了多个亚洲特有体育项目,这是各方交流互鉴、携手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公道正义,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万隆会议等重要场合,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在推动各国摆脱殖民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团结与友谊,促进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步。”南非外交学会会长、南非《外交》杂志主编克里坦·巴哈纳表示,进入新时代,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呼吁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继承发扬了新中国外交传统,体现了大国外交风范,非洲国家真切意识到非中合作基于平等相待、互利共赢,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白皮书指出,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10年来,中国用笃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马尔旺·苏达哈表示,中方不仅提出目标方向,而且给出了实现路径,积极采取实际行动推动各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发展、安全、文明等维度为完善全球治理、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为共建国家实现更好发展注入动力。阿拉伯国家将共建“一带一路”同自身发展战略对接,与中国实现互利共赢,深化阿中友谊。

埃及外交部前副部长希夫尼表示,在纷繁动荡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倡导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提出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主张,为人类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和路径。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费利佩·德巴萨认为,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就没有世界经济贸易的繁荣和发展。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各国应携手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通过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已成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从这一角度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更多国家、国际机构和多边组织都应该参与其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力所能及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肯尼亚资深媒体人士琼·佩雷鲁安见证过许多非中务实合作项目。她说,从蒙内铁路到城市道路,从大都市到小乡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肯中合作正在造福肯尼亚人民。“肯中合作让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天际线正在发生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呈现出十分光明的前景。”

中国提出一系列构建地区和双边层面命运共同体倡议,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凝聚共识,拓展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威伦·披差翁帕迪表示,构建泰中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等实践,正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互联互通,让共建国家获得历史性发展机遇。“相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不断凝聚国际共识,推动人类发展不断向前。”

(本报北京、杭州、莫斯科、曼谷、阿斯塔纳、迪拜、约翰内斯堡、开罗、马德里、内罗毕9月30日电 记者龚鸣、王海林、李欣怡、肖新新、刘慧、李强、管克江、邹松、黄培昭、颜欢、黄炜鑫)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01日 03 版)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和世界情怀的重要理念(和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兼收并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凝聚起团结...[详细]
人民网-新闻中心-本网专稿 2023-10-01

国际锐评丨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天然一员

发展融资、气候变化、收入不平衡……正在举行的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上,“全球南方”国家的关切成为重点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详细]
央视新闻客户端-24小时 2023-09-20

人民网评:中国正能量,传承浩然正气激扬奋进伟力

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7月24日正式启动网络展播投票,约1100件作品从报送作品中脱颖而出,生动展现一幕幕中...[详细]
人民网-观点频道-每日最新评论 2023-07-28

新华时评:“去风险”背后是美国霸权焦虑——警惕“去风险”的话术陷阱系列评论之三

题 “去风险”背后是美国霸权焦虑——警惕“去风险”的话术陷阱系列评论之三。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美国的霸权焦虑症愈发严重,想尽一切办...[详细]
手机人民网-新闻 2023-07-18

新华时评·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干部要有铁肩膀、真把式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题 干部要有铁肩膀、真把式。说起整治农村违建等“老大难”问题,这位干部有感而发,说出了这句让人深思的干事心得。练...[详细]
央视网-新闻-新闻 2023-07-1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求是》杂志编辑部“通过。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按下表决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详细]
求是网客户端-《求是》 2023-07-18

中经评论:以进固稳、顺势而为,谋划发展之“策”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信心不可动摇,干劲儿更不能松懈。要保持信心、铆足干劲儿,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开展注入澎湃动力,需要用改革...[详细]
中国经济网-脱贫攻坚-专稿2 2023-07-18

好评中国|为什么会走进安江农校?

4月6日,“好评中国·走进湖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怀化行,网络媒体团参访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洪江市杂交水稻国家公园以及安江镇下坪村。我...[详细]
中国青年网-新闻频道-国内 2023-07-17

好评中国丨创新网络评论,讲好中国故事

3月31日,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仪式暨“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2022年“好评中国”凯发官网入口官网共收到各类评论作...[详细]
红网-论道湖南频道-兴湘时评 2023-07-17

新华时评丨“去风险”难掩遏华本质——警惕“去风险”的话术陷阱系列评论之一

题 “去风险”难掩遏华本质——警惕“去风险”的话术陷阱系列评论之一。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美高官近期多次表态,对华不寻求对抗、冷战或“...[详细]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号-评论 2023-07-17

海外网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创造奇迹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详细]
中国新闻网-即时-全部 2023-06-30

大湾区之声热评:国安法保驾护航 香港定风光无限

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三周年之际,多位香港青年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发声,以亲身经历讲述国安法给香港带来的积极变化,表达对“一国两制...[详细]
海外网-资讯-滚动新闻 2023-06-30

人民财评:为未成年人筑牢网络保护屏障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关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的大事。近日,在国新办就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未...[详细]
央广网-央广网国内-国内滚动 2023-06-30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