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 | 从“活”起来的文物,看山东文明担当-凯发旗舰厅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

2024-05-19 12:39:05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由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和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山东博物馆联合制作的系列微纪录片《国宝在山东》(第一季),于5月18日至23日在山东卫视播出。来自山东各个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齐聚一堂”,讲述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国宝在山东》用全新的视角重新阐释了中华文化,中华魂魄,让观众领略国宝文物不朽的价值与魅力。

聚过黄河水,再聚纵贯万年的考古遗址厚土。齐鲁大地,6件独具特色的山东文物,与观众共同见证“何以山东”“何以中国”。

大量三维绘画和绚丽的色彩,成就这部片子的底色。三维技术的场景再现,带领观众领略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生产生活;让大家穿越到龙山文化时期感受制陶、烧陶场景;了解商朝军队征伐东夷族以及商人大规模东迁、西周时期大型作坊铸造青铜器、周王册封颂等故事。

文物的故事,融于大的历史背景,讲述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这并不是山东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宣传文物宝藏。

鲁派纪录片《武梁祠》,通过《探碑》《窥象》《錾刻》《传拓》四集内容,从艺术绘画、历史背景、人文逸事等角度,呈现出了一个立足中国、影响世界的武氏祠。透过一块块冰冷的石头,我们“看到”汉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及人物故事,凝视历史、触摸华夏文明;纪录片《大汶口》,通过讲述考古工作者对大汶口遗址的发现、发掘以及今天对大汶口文化研究、保护的故事,展现他们为中华文明探源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重大成就、通过大汶口文化的考古研究成果,讲述大汶口文化时期生活在山东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筚路蓝缕、创造文明的故事,从而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融媒项目《寻馆记》,聚焦“好客山东”的18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将镜头对准一件件国家级文物,文化风格鲜明、标新立异,通过95后记者的视角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在了解文物历史背景和珍贵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感受齐鲁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物宣传,在山东为何力度如此之大?

山东,有泰山、曲阜“三孔”、齐长城、大运河4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8处,居全国第一;拥有671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共登录文物286万余件/套,实际数量558万余件,位居全国第三位;山东古文化遗址众多,截至目前,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1次、项目24项。

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博物馆名录中显示,山东省共有623座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而在博物馆最高等级划分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序列中,山东拥有18座,与北京并列全国第一,因此将山东称为中国博物馆第一大省,实至名归。

在山东博物馆,典藏着齐鲁大地绝大多数珍贵文物和国家瑰宝。青碧色的鲁国大玉璧玉质温润,亚丑钺是山东文物中的网红,大汶口时期的红陶兽形壶造型精巧灵动……每一件,都是难得的珍品。

考古山东,便可见证中华文明史的“长度”。

宣传保护,是为了留住文化根脉、为了守住民族之魂。

近些年,在山东,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寻常路径。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讲好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山东故事及文化影响,山东责任重大。

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作为文化强省的山东形象叫得远、叫得响?山东早已做好范本。

持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在山东,全省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1次、项目24项;大汶口遗址、城子崖遗址等6项考古发现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涉水文物考古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甲午海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山东深化考古研究,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等,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山东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将文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文物保护管理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底线守得更牢。

将文保单位、遗址遗迹、文博场馆、古镇古村纳入旅游线路,同样能让大家让游客在“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023年2月,山东启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亮出了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蓝图。文化体验廊道是在文化遗产富集地区推动文化遗产集中连片保护和文化资源统筹开发利用的带状空间,具有推动文化保护传承、旅游提质升级及促进乡村振兴、交通完善、生态保护、数字建设、基层治理、区域协调发展等多种功能。以实际行动促进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生,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在展现齐鲁文化独特魅力,传承灿烂中华文明等方面,山东一直在行动。扎实推进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文化片区建设,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激活文化遗产基因,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焕发新的时代光彩;2023年9月,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齐鲁文库》首批成果《齐鲁文库·典籍编》第一辑100册正式发布。这是山东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力量和资源的成果,也是山东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成果。

在山东,古籍典藏丰富厚重,文化遗存、遗址连山排海。加强系统保护,守牢文化遗产安全底线,抢抓时代机遇,“保护 传承”创新融合,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作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山东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彰显责任担当,助力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文/陈一钊)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责任编辑:陈一钊 刘科春 彭芳 刘骏]

灼言丨从菏泽到淄博,山东人到底有多好客?

灼言丨从菏泽到淄博,山东人到底有多好客?

还没来过山东的朋友,快来山东体验一下山东人的热情好客吧![详细]
闪电新闻 2024-05-17
“掌门人的大招”系列评论③|维护品牌“第一生命”

“掌门人的大招”系列评论③|维护品牌“第一生命”

视品牌为“第一生命”、全力维护品牌“第一生命”,是弘扬和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有力之举。[详细]
闪电新闻 2024-05-17
闪电评论丨“山东好品”真功夫,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闪电评论丨“山东好品”真功夫,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进一步擦亮“山东好品”品牌,下功夫挖掘消费经济潜力,山东正当其时、大有可为。[详细]
闪电新闻 2024-05-16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凯发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