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者陈某发视频质疑某团平台的评分机制,称自己在该平台上预订了一间评分为4.9分的宾馆,入住后却发现宾馆环境破旧,卫生条件堪忧。离开后,他在平台上再次搜索该宾馆,发现竟有着700多条低分评价。对此,某团工作人员表示,平台上的商家评分构成是通过多个因素计算每条评价的权重而得,并不是算数平均分来的。平台不存在任何的人工干预,也无法手动修改评分。
视频一经发布就立刻成为热点话题,网友们众说纷纭。有的网友表示,自己也是所谓“高分推荐”的受害者,被坑一次后就放弃了从这些平台上订酒店,甚至连外卖都很少点了;也有网友认为,一分钱一分货,想想酒店的价格,也知道提供不了多好的服务。甚至有个别网友嘲笑陈某兜里没钱还贪图享受,打算靠拍视频来引导舆论网暴商家,白吃又白占。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越来越依赖各种在线平台来获取信息和做出决策。其中,评分成为许多人选择的重要参考。但是,最近类似“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700差评酒店评分高达4.9”的事件频频发生,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评分真的有意义吗?
首先,评分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参考价值,让消费者可以对商家的服务、环境、口味等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然而,评分也并非绝对可靠的衡量标准,一些商家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制造”高分。如提供优惠券、打折等促销手段吸引更多顾客前来消费并留下好评;其次,当下主流的外卖平台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算法和排名机制不够透明和公正,导致优质的小众店家难以获得足够曝光和评价等。一些平台为追求流量和点击率过度商业化,也会导致评价结果受到干扰;再者,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家店铺的评价标准和口味偏好也有很大差异,在评分上也难免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
因此,评分算法本身并无过错,也不应成为劣质服务的“挡箭牌”,归根结底还要看消费环境的好坏,而想要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就需要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作为平台,推动评价算法规则的公开化、透明化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关键一步。算法的改进与优化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自主意愿,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个性化方案。同时,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虚心接纳来自消费者的声音,让评分算法更具开放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此外,平台要加强监管和审核机制,严厉打击商家刷分行为,自觉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作为商家,要始终将服务放在第一位,像是“4.9评分酒店”的做法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给同平台的其他商家“抹了黑”。可以看到,面对消费者的合理维权诉求,该商家并未在第一时间道歉并赔偿,反倒拿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硬刚到底;对于酒店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更是置若罔闻、一摆到底。这种商家,早已失去了做好服务的初心,注定将被厌恶淘汰。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网上购物时要增强辨别意识,将好评、差评与购买数量综合衡量对比,不迷信数据。如遇好评返红包、发空包等行为应加以抵制,不要助长刷单炒信的不良风气,拒绝商家的糖衣炮弹,及时举报刷单炒信行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各大外卖平台的评分机制将踏上优化升级的道路。在这一动态演进的过程中,商家、用户、平台乃至整个行业生态链上的各方参与者,将携手共进,呵护这一宝贵生态茁壮成长。(文/薛海文)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