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2017-05-01 06:55:05
释放知识分子的才华与能量(人民论坛)——“五一”之际致劳动者(下)
5月1日,劳动者的节日。我们感怀劳动的崇高,致敬知识的创造。
中国社会过去40年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重新确立了知识的地位、重塑了劳动的价值。知识分子群体在政治上重归工人阶级,以他们所擅长的脑力劳动,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复兴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袁隆平用杂交新技术重新定义了水稻生产,“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儿”,累计增产粮食数千亿公斤,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王选教授在激光照排领域的创新,让我们这个发明活字印刷的国家再次引领时代潮流,在出版界掀起了一次新的革命。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30多年来对全国粮食产量的预测堪称精准。而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异军突起,更是凝聚着无数知识分子的心血和汗水。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这样的嘉许,知识分子当之无愧。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伟大的事业召唤一流的心智与才华,处身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对知识的推崇达到新的高度,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更加自觉。在中国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从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到经济学、法学、社会治理等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的发展正在为世界的知识增量提供新的前沿阵地,呼唤更多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投身其中,更好释放自己的抱负与能量。
“什么是你的贡献?”10多年前,有学者如此追问。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一方面为学术繁荣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也给理论创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知识分子,面对世界前沿科技和理论,肩负着“迎头赶上”和“弯道超车”的双重任务。实现这一目标,知识分子需要有面向世界的知识储备、俯仰古今的学术眼光,更需要立足中国的学术情怀、接续传统的学问功底,从而为人类在21世纪的知识增进贡献中国力量。
如果说这些主要还是指智慧层面的话,那么以更高尚的情怀投身这个国家正在展开的伟大实践,同样是知识分子群体不容忽视的方面。毫无疑问,知识分子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有以家国为念、为国家前程探路、为民族未来燃灯的优秀传统。但也不用讳言,作为高层次人才,我们还需要向工农大众学习,扑下身子更接地气,多些“粗糙”更经摔打,坚守理想又不理想主义。时代浩荡,为知识分子发光发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将“小我”更好地融入“大我”之中,用好自己的聪明才智,始终站在高处当好瞭望哨,始终紧跟时代潮流不做旁观者,始终不忘自己的知识从何而来又该用向哪里,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一定能以自己独特的劳动创造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书生报国无他物”,今天的中国,你有多大的才干就会拥有多大的舞台。基于这样的时代土壤,当代知识分子理应更有信心和动力,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饱含民族文化底蕴的知识品格,在劳动中创造无与伦比的功勋。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1日 04 版)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